首页 >> 资讯动态

集团资讯

孟晓苏:中国梦要解决年轻人购房难
发布时间:2013/6/26 17:44:58  浏览次数:1594

解决年轻人购房难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扩大商品房的供应量。通过增加供应量,商品房的价格就不会过快上涨。此外,提高供应量不光能降低房价上涨的幅度,还能拉动相关产业的增长。供应多了就不会涨得那么快,年轻白领的收入水平也会慢慢跟上。

高企的房价对于整个中国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对于年轻人来说,房子问题显得更为突出、现实。在当代,没有房子就结婚已被看作是一件特别有勇气的事情,但再往前几十年,类似的事情却很正常,也即所谓的无产者结合。“裸婚”的年轻人成了勇气的代表,而对于其他不甘“裸婚”的年轻人来说,压力却在无形中被整个社会放大。

  年轻人购房难应理性对待

  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房子结婚才是真正爱情的体现。鄙人年轻时曾担任国务院万里同志的秘书,那时候与爱人结婚也没有房子,纯粹是因为爱情才在一起。直到许多年之后妻子怀孕,单位才开始考虑分房。年轻时没有房子,却丝毫没有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当代年轻人应该有追求爱情的勇气,不要把功利的东西看的太重。

  与此同时,丈母娘普遍势利的现象应引起整个社会的反思。长辈们为了子女的未来考虑,往往把年轻人的当前处境看成是永久性的,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挫败。普通年轻人在人生的奋斗阶段不可能有房子,因此也不可能要求现在的年轻人在工作还没定型的时候就先在东城或西城买一套房,这既不现实,也起了很坏的示范作用。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争取有房才结婚,实则也表明了一种社会经济的进步。年轻人之所以提出先买房后结婚,除了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更多是因为大家都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环境。同时,年轻人开始有一定的积蓄来实现购房,因此有房才结婚也体现了整体老百姓的富裕。否则,年轻人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念头。

  解决年轻人购房难应增加供应

目前年轻人购房,最直接的资助来源就是父母、叔辈,因此简单比较他们现在的收入水平和房价并不适当。另外,收入/房价这个概念的计算方式就不妥当,毕竟很多人住的是小产权房,很多人住的是房改房,还有一些是拆迁改造房,都是不用花钱或者花很少钱就能买下的房,把这个加起来一算,中国的收入、房价比就立刻降得很低。房屋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类不同收入水平的人,通过不同的房屋类型最后都能住上房子。因此也不难看出,房屋是可以平衡社会贫富的。

  解决年轻人购房难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扩大商品房的供应量。增加供应量房价不一定会下跌,但却可以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使得房价的上涨幅度低于老百姓收入的增长幅度。此外,提高供应量不光能降低房价上涨的幅度,还能拉动相关产业的增长。供应多了就涨得慢,年轻白领的收入水平也会慢慢跟上。

  年轻人在没有买房之前也可能会涉及租房。其中,一部分租赁房产权是由政府持有,一部分是老百姓持有的商品房,还有一部分是农民持有的农村房。不难看出,租赁市场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政府一定要把握住。如果社会上租赁房屋的价格过高,而政府能够提供足量的租赁房,政府就可以有效引导这个市场。简单来说,只要各级政府能提供一部分租赁房,就能够帮助稳定价格,因此政府的作为十分重要。

  政府调控应为市场调控让道

  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最大的毛病就是调反了。每次面对房价上涨的压力,大家都知道应该增加供应量,包括增加供地、增加保障房、商品房的供应量等。既然增加商品房的供应量,就不能打压,同时不能够双紧(紧缩银根、地根),但现在的调控恰恰是相反的。

  这么多年调控形成的思维模式,可称作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即被绑架久了就认同绑架者的思路,甚至为绑架者说好话。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就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尤其在一些部门,他们认为没有政府调控怎么行呢,如果政府不调控房价不会更上涨吗?但实际上,明明是吃庸医的药导致病人的病更重了,病人却非说不吃这个药就要死了。

  要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市场调控。政府调控是在市场调控之后的另一层调控,即利用行政力量照顾到市场调控所不能顾及的某些方面——比如市场行为本应按劳取酬,不应承担保障房的建设任务和转移支付。但按劳取酬的起点公平会造成终点的不公平,因为各种各样的差异,会造成有的穷、有的富,政府行为就是要做一次双重覆盖式的调节。但目前的宏观调控往往成了微观调控,成了具体的微观项目审批,甚至管到产品应不应该卖、什么时候卖、定什么价格等,而政府越是如此就会越遭人垢病。因此,必须把走错的路再扭转回来,重推市场经济的思想。

 

(孟晓苏:1998年房改课题组组长,保障房建设最早提议人之一。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原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